“无论身处何处,书中自是净土,足以抵御内心的匮乏。”
仲夏天空湛蓝,蝉鸣声声,她走出图书馆,抱着厚重的法律书籍离开了这载满四年青春的地方。夏风正盛,吹过六月芒果树成熟的枝头,吹过波光粼粼的相思湖畔,吹开了她怀里的书章。
她是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2019级法学专业的黄庆红。2023年6月,黄庆红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毕业生的身份从民大毕业。黄庆红曾获2020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奖学金、2021—2022年国家奖学金等奖项荣誉。

缘遇卷中,书舟逍遥游学海
“我喜欢看书,而民大拥有广西建筑面积最大的图书馆。”
黄庆红与书结缘可以追溯到小学时期。当小小的她第一次翻开读者刊物时,她便沉浸于书中的大千世界,想从字里行间窥探世界的奥妙。高中时,黄庆红偶然翻开《福尔摩斯》,被书中福尔摩斯严谨的性格与正义感深深吸引,她对书中丰富的法律知识充满好奇。“书里的破案方式、思维模式以及推理论证过程让我着迷。”
对刑侦类书籍的喜爱点燃了黄庆红对法学的热情。高考后,她将法学作为首选志愿,最终被广西民族大学法学专业录取。
“无论阅读哪种类型的书籍,都有助于思维训练。”黄庆红并不主张功利性阅读,她偏好以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书籍“对话”。出于对阅读的热爱,黄庆红的课余时间几乎泡在民大图书馆里。翻书的“沙沙”声柔缓地、有节奏地响奏,将书卷中的天罗万象慢慢传入黄庆红的心中,书中的世界让她留恋不已。
书中的智慧同样折射在黄庆红的专业学习上。法学专业学科内容繁杂,理论性强,名词概念大多晦涩难懂。“法律解决事件角度理念不同,如刑法与民法之间的学科思维便不尽相同。繁多的知识点可以串联整合记忆,可法学知识间思维多变。”难以突破思维定势便无法做出正确的决断,黄庆红有时也为此犯难。
为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,黄庆红在闲暇时间喜欢阅读哲学类的书籍来活跃思维。她尤其喜爱《庄子》——华美的辞章、深邃超拔的思想令她着迷。“书中自由洒脱的思想,让我感到心灵无穷地开放。”黄庆红如大鹏一样在百家思哲中不断遨游,这让她在专业学习上的思维更加开阔。
“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;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海。”大学四年,她累计借阅图书766册,连续三年荣获民大“借阅之星”称号。
知行合一,钻研学科磨砺自身能力
躬行实践为先,识见言论次之。黄庆红不甘于停留在书本上的理论学习,选择在实践中探索更深的法律学科知识。
2020年4月,为更好地钻研专业知识,黄庆红参与诉讼法方向黎群老师的调研工作,协助她收集和了解广西法律案件后编写有关课题的研究,并在课题架构大纲完成后编写解决措施。
调研需要完成3次重大课题的编写任务,但第一次的课题编写便向黄庆红抛出了难题。在玉女六十三式关于国内外仲裁案例的课题时,其中大量陌生、复杂的法律知识远超她的知识储备。“课题编写所需的专业知识和学科素养相当严苛,而我对仲裁法更是一无所知,更谈何运用?”黄庆红为此十分苦恼。
为更深入理解仲裁法的内容,黄庆红选择在书中寻找答案。《中国仲裁制度研究》《国际仲裁:法律与实践》等专业书籍堆满了黄庆红的桌头,而她时常啃读书籍到半夜,梳理着仲裁法的知识框架。“《法治:良法与善治》不拘泥于法条,而是侧重解释法律制度背后所隐藏的含义,让我理解了如何有效结合静态的法律条文与千变万化的实际案子。”在书籍中,黄庆红寻到了知行合一的通途。
经过第一次的编写任务后,黎群老师肯定了黄庆红积极求学的态度。2021年12月,黎群带领黄庆红等人到北海开展第二次课题编写任务的调研。
“他们还是本科生?”当他们乘车来到北海市仲裁委后,了解到编写团队成员大多都是本科生的仲裁委工作人员难掩惊讶,面露疑虑,对编写团队的经验有所担忧。
“行胜于言,我们要用行动表明态度。”在北海市仲裁委玉女六十三式的讨论会上,黄庆红与其他团队成员专注、严谨地记录下每一个案件详情和专家的讲解。“沙沙沙”,黄庆红神情专注,手中的笔不停飞舞。两个多小时的会议结束,她和同伴已经整理了几页纸的笔记,笔记内容与会议内容相当。
他们认真负责的态度打消了工作人员的疑虑,还得到了北海市仲裁委主任的肯定:“这些同学虽然进入学校学习没多久,但学习态度十分诚恳、积极。”
到2021年8月,黄庆红已参加三次黎群老师的重大课题编写。她在实践中历练自身学科素养,不断深化自身学科素养,为之后的法学之路筑牢坚实基础。
“立志做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普法者”
“我想做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普法者。”黄庆红没有忘记自己选择法律专业的初心,她并不止于专业理论上的学习,更在法律实践中探索自己的道路。
2020年寒假,黄庆红到桂林市叠彩区司法所实习。实习第一天,她就接到了一份完成社区矫正档案的编写任务。虽然对这份工作并不了解,但是黄庆红并不气馁,她想要利用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收获更多知识。
“我再整理一会,你们先走吧。”与下班的同事告别后,黄庆红又折回办公室,将整理好的卷宗翻开,仔细检查是否有缺漏。她不停地翻阅着司法所关于社区矫正法的书籍,一个人在深夜里与厚重的案件卷宗相伴。第二天一早,她便拿着昨晚记录下的问题,恳切询问司法所主任的意见。
一周时间,黄庆红出色地完成了矫正档案的编写,不仅得到了副所长的赞许,也得到了司法所所长的认可。在司法所开展走访活动时,黄庆红作为唯一的实习人员参与。二月的桂林刮着寒风,黄庆红却热情不减,她拿着法律宣传材料,挨家挨户地讲解民法知识。
在走访过程中,一起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让黄庆红深受感触。15岁的少年对社会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全面,便被人恶意蛊惑抢劫,进了少管所。“他以后该怎么办哪!”少年的母亲衣着朴素,脸上的皱纹里流淌着串串泪珠。少年则在一旁一言不发。
法律意识淡薄造成的悲剧使黄庆红深感同情和难受。在后续的社区走访活动中,黄庆红主动为这名少年辅导学习。少年从一开始的疏远到主动打开心扉交流,黄庆红不仅认真督促他的课业,还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明的案例来给他认真普及法律知识,让他深刻意识到遵纪守法的重要性。
2021年7月,黄庆红来到南宁市刘晰律师事务所实习,担任陆镇养律师的助理。“不同于司法所的工作,律师的工作相对繁琐,几乎没有固定时间和场所。”在实习期间,黄庆红经常需要跟随陆镇养律师跨省市工作。
除了协助陆镇养律师整理案件材料,黄庆红还需独立完成当事人的诉状请求。“无论当事人如何,我都要从案件本身出发。”面对部分当事人不合规范的请求时,黄庆红始终耐心平和地与当事人交谈,平衡内心正义感,放下道义上的成见,尽力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帮助当事人争取最大权益。“这次实习,让我对法律观念和法律精神的认识更为深刻。”黄庆红道。
学法万条逐梦想,普法千家润人心。在结束法律实践工作后,黄庆红选择回到民大继续深造研读刑法学,追逐自己的梦想。(编辑:陈欢 校对:孙畅)